开云(中国)官方

“广州制造”有多厉害?“清代外销装饰艺术与十三行”永庆坊开讲

来源:开云网页版 作者:梁伟球发布时间:2020-12-26

12月26日上午,“清代外销装饰艺术与十三行”讲座在钟书阁广州永庆坊店举行。本次活动由开云网页版有限公司、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粤海风杂志社主办,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承办。开云网页版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宗慧,开云网页版有限公司常务副社长毛朝晖,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副馆长王震,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研究员、《粤海风》杂志社副主编管琼,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张文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在讲座中,王震副馆长以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为切入点,包括广州彩瓷、通草画、广式家具、铜胎画珐琅、银器、广绣等艺术品种,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在18世纪,欧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广州制作的艺术品源源不断销往欧美,从而助推兴起一股推崇 “中国风”的时尚潮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代表形式,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无疑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广州十三行贸易枢纽不仅促进东西方的物资流动,而且还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副馆长王震

比如说被称之“东方明信片”的通草画,在当时,广州口岸的通草画画家按照西方人的趣味和审美情趣,采用西方透视法等技法,在通草纸上描绘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风情的内容。通草画物美价廉,受到当时到访广州的西方人的热烈欢迎,出口数量巨大。通草画特点是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题材写实性强。广州十三行附近是其主要生产和贸易基地。尤其是在摄影术发明前,外销画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媒介。大量描绘中国内容的画册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最直接的材料。十九世纪的中国市井风情和传统社会文化的通草画,让西方人为之着迷。市井百态、风俗信仰、节庆习俗等是通草画常用的题材。通草画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向西方介绍中国社会和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活动现场
 

 

又如广绣,广绣是对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著称。清代是广绣发展的全盛时期。从1757到1842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这使得广绣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刺绣行业。广绣产品大量出口海外,广绣产业得以细分,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洋行绣庄作坊等生产经营场所和广绣行会组织“锦绣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讲座是基于一本《艺述大湾区——广州十三行故事》(2021年年历)的出版而延伸的。《艺述大湾区——广州十三行故事》(2021年年历)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粤海风杂志社主编,开云网页版出版。目前图书市场上关于“十三行”的研究类著作很多,但是讲述十三行故事的通俗读本并不多见,编辑团队希望做一本能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看得懂的,可以用于日常阅读的关于十三行的图书。

 

 


 

 

这本历书最特别之处在于,编辑团队用做精品书的意识来做一本历书:有内容、有设计、有方向、有细节,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可读性。编辑团队将十三行故事分成若干个词条来进行讲述——365天,周一至周五每天讲述一个词条故事,周六和周日为十三行藏品展示。这样编排下的十三行故事,既能做到有大的时间线索贯穿,又各自独立,可以分散阅读,所收录的藏品可以用于鉴赏,也可以用来佐证内文叙述。同时,为了方便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了解十三行,因此年历采取了中英对照的的形式。
 


 

摘自《艺述大湾区——广州十三行故事》(2021年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