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 | 出版业十年的大事与大势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作者:出版商务周报发布时间:2022-10-24
2012~2022年,十年匆匆而过。置于漫长的历史长河,十年不过短短一瞬,但对于一个个体或者一个行业来说,这十年的成长与变革,却是值得铭记与书写的。
十年前,“全民阅读”还没有如此被强调,各地的书展也并不多,如今地方书展如火如荼,各种阅读活动蔚然成风;十年前,图书零售市场的总体规模只有400多亿,近些年曾一度突破千亿级;十年前,出版业上市公司只有11家,如今增加到了28家;十年前,数字出版的尝试还集中在电子书层面,如今融合发展的形式更加多元;十年前,微信公众号才刚刚上线,图书营销路径的改变初现端倪,如今短视频、直播等新方式接踵而至,出版业几乎是在被技术推着走。
十年,出版业被时代大潮裹挟其中,不断求索,继往开来。这些发展和变化镌刻在每个出版人的记忆之中,也将成为一种动力助推着全体出版人继续努力,为出版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首这十年,一个个关键词串起了出版业的发展与变革,在这些关键词里,我们或许能够得到坚定从容、大步向前的底气与动力,也将对出版业的明天和未来抱以更强的期待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出版战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十年,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日益显著的十年。
“走出去”战略持续深化,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增强。十年来,中国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逆差从2012年的1.9∶1缩小至2020年的1.02∶1,网络文学等数字出版产品形式在海外销售势头强劲,接力出版社(简称“接力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简称“广西师大社集团”)、新经典等出版机构的海外分社、海外并购等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尤其是2020年,中国出版业输出了介绍疫情防控知识图书版权400多项,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十年前,面对电商冲击的第一波“寒潮”,实体书店走上了转型路。但在此后的十年里,不仅有新华书店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线上业务;还有民营书店强化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各种类型的书店层出不穷,综合型、专业型书店应有皆有。实体书店成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体书店实现关键破局,既是书业的思维突破、模式探索,更有政策支持的强力保障。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实施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2016年中央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政府不仅免去图书批发、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拨款3亿支持实体书店,还从制度层面对“价格战”行为加以规范,更有各地文化产业基金直接扶持实体书店。
探索升级模式,新华书店在稳中求进。重装升级后,各地涌现了不少成为文化地标的新华书店,如文轩BOOKS等。此外,新华书店积极探索线上业务,如文轩网、博库网,搭建多渠道供应链能力,并陆续在淘宝、京东、当当等平台开设直营店,并加快布局“短视频+直播”渠道,探索线上新路径。
文轩BOOKS招商店
凭借思维创新,连锁书店品牌紧跟转型步伐。如西西弗和商业地产达成客群联动效应,并在“英伦风”空间基础上探索多种生态功能,以总店数及新开店数一骑绝尘,成为商业综合体书店中的头部品牌。2018年已入驻60余个城市,2019年已拥有249家门店。再如钟书阁,也凭借“设计”风格引爆读者的眼球,所有分店的主题各不相同。
虽然,疫情使得近些年实体书店的发展遭遇了比较大的困难,但在书店人的坚守和创新下,实体书店的发展值得期待。
过去十年,是出版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面对着大融合的趋势,出版机构没有停下合纵连横的步伐,组建集团公司、构想“子集团”并购重组、挂牌上市……不断促进资源优化组合,打造新型市场主体。十年间,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愈发强大。
出版业进一步向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演进。这些出版企业通过内生裂变或融合重组,不断激活企业改革发展活力。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简称“二十一世纪社”)、时代少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师大社集团、浙江教育出版集团等相继组建成立。集团化让出版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打通产业链、拓宽出版版图。
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回首过去十年,资本市场成为出版企业发展借力的主阵地。出版发行集团和民营图书公司积极拥抱资本,数量上创新高,十年间,有17家出版发行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既有中国出版、中国科传等“国家队”,也有城市传媒、山东出版、浙版传媒等地方龙头出版企业,还有世纪天鸿、新经典、读客文化、果麦文化等民营出版巨头。截至2021年底,共有28家上市书企,实现了主业稳健发展。
畅销书反映了某一时期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品味。这十年,畅销书主题、品类的不断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成为当下图书市场生态向好的表现之一。
大众阅读需求更加多样,内容选择日趋多元化。2012年莫言因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丰乳肥臀》一度脱销,在获奖当月,莫言的作品就卖出了86万册;另外孙家裕等人的作品“大中华寻宝”系列,用漫画的形式为青少年读者传播知识内容,也成为了当年的代表作品,且后续作品本本畅销;2013年,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引领“温暖治愈系”风潮,大冰、刘同、卢思浩等“暖男”作家的作品均霸榜一时,如刘同的代表作《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2014年),大冰的《乖,摸摸头》(2014年)、《阿弥陀佛么么哒》(2015年),不论从文字还是封面的装帧设计都令读者耳目一新。
2015年,《秘密花园》将全球爆火的涂色书引入国内,一时间,市场上各种涂色书层出不穷。坊间传闻,光《秘密花园》的盗版书就销售了600万册。同年,中信的《从0到1》出版,开启了经管类图书的畅销新篇章,中信也由此更加奠定了在经管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2016年,《岛上书店》和《解忧杂货店》两部引进版作品爆火,东野圭吾开始在国内“热”了起来;2017年,“半小时漫画”系列风靡全网,该系列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历史学、经济学等严肃的学科知识,成为了全网畅销系列。
2018年,《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火”了,学术大众化的潮流由此而始;之后,戴建业、罗翔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收获了一批年轻读者。2019年,麦家出版了《人生海海》,成为当年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2020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版;2021年,经典巨作《百年孤独》迎来简体中文版出版十周年及畅销千万册庆典。
在近些年的图书零售市场上,我们看到,除了《百年孤独》,《活着》《平凡的世界》《三体》《红星照耀中国》等出版了多年的经典之作稳坐畅销榜前10名。
IP改编和网络红人作者成为畅销书新密码。前些年,由影视剧和综艺节目改编的衍生作品也在当年创造过傲人的成绩,前者以《琅琊榜》(2014年)为代表;后者以《国家宝藏》(2018年)为代表,这类图书自带流量,往往能取得比较可观的市场表现。另外,在大众传播媒介兴盛的最初的几年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娱乐明星是畅销书的主力之一,名人出书蔚然成风。如白岩松的《白说》、刘若英的《爱情》等。
而近5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网络上涌现的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成为了畅销书作者。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拥有一批忠实度很高的粉丝,因此也被出版机构所关注。
心灵励志类图书热度不减,成为畅销书的常驻品类。回顾十年畅销榜,可以发现,虽然畅销书的主题逐渐多元,呈现方式逐渐多样,但心灵励志类图书持续受到读者追捧。十年来,心灵励志类图书市场逐渐由自我审视和心灵修养转变为如何与外部世界向恰。
如以《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九型人格》为代表的心灵励志类图书走红反映了大众在快节奏的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需求,而后又有如《人间值得》(2019年)、《被讨厌的勇气》(2020年)等作品的出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被视为近两年心灵励志类市场的现象级畅销书,根据开卷数据,截至2022年8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2020年中译版)销量逾300万册。
这十年,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日前发布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对文化产业提出了5点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实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